“新质生产力”,当之无愧成为了2024年全国两会的“高频热词”。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受到代表委员们热议。特别是,今年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新质生产力这一对概念放在了一起讨论。“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生俱来的“标签”,让一向对“创新”超乎敏感的民营企业家们兴奋不已。
1、民营经济 政策利好落到实处
刚刚过去的2023年,被称为民营经济的“政策大年”。这一年,“两个毫不动摇”成为高层会议上提及民营经济发展时最常强调的关键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多个部委出台涉及民营经济的数十项针对性配套措施;2023年底,金融部门专门出台了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支持服务的举措。与此同时,各地方也为民营企业不断推出排忧解难的利好政策,从减税降费到普惠金融,从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到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涵盖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如何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全国两会期间,一些部门已作出最新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将最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帮助民间资本找项目,帮助民间投资项目找资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在普惠金融方面,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健全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2、民营经济促进法 备受期待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广大民营企业迫切期待能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由法律加以规范化、定型化,以保证稳定性。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秘书长蔡玲建议,加快推出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
目前,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2024年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已写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人大代表表示:希望能在2024年底前正式制定出台。
3、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023年9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民企500强入围门槛达到275.78亿元,比2022年增加12.11亿元;有414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也显示,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大有作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计划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预算报告明确“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政策”。
4、两会上的“青岛声音”:聚焦科创赛道
在全国两会期间,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聚焦聚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青岛比较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市长赵豪志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更为具体的打法:“青岛将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链,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主阵地。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作为以机器人为先导产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聚集的高质量发展核聚平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供创新空间、集聚创新要素、营造创新环境,为企业赋能,让更多新质生产力的种子在园区加速萌芽。